新能源汽车正在走进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生活。据公安部通报,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1.34%。

面对巨大市场需求,国内多个省市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抓手。这一轮抢位赛中,西安以及陕西抓住机遇,正在崛起。今年以来,全国每生产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来自陕西。

今年每卖出4辆汽车就有1辆新能源

10月13日,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情况。会议提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超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上海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同时,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占比超过50%。

因为上汽集团、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存在,上海在国内汽车产业的位置不言而喻,而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销的谋划,透露出行业发展大势。

10月16日消息,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起草编制的《武汉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鼓励发展有轨电车、BRT快速公交等多元公共交通方式。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25年,武汉市新能源汽车达到25万辆的使用规模,中心城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已有14个省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涉及产量、产值、营业收入等具体指标。2025年,将是各地阶段目标的关键时点。例如,山东提出,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达70万辆;浙江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争1500亿元;贵州计划,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业内认为,各地争先布局新能源,主要是因国内汽车产业进入优胜劣汰、存量竞争新阶段,新能源化、智能化带来弯道超车机会;而在现实层面,新能源汽车产销亦逆市而动。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20.6万辆和1698.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占比分别为27.4%、26.9%。就是说,今年以来,全国每卖出4辆乘用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

华商报记者查询公安部数据发现,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同比增长98.48%,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1.34%。在汽车市场因疫情影响逐步回暖过程中,新能源车无疑发挥了拉动消费的引擎作用。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推动了汽车出口规模快速增长。今年1-8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方面,1-8月累计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成为汽车出口增量主力。

中国“汽车城”变局,西安崛起

各地争先提出新能源发展目标背后,中国汽车制造基地面临变局。

过去几十年,广州、重庆、上海、长春、武汉、柳州是著名汽车城。但随着产业结构转移,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后,国内汽车制造业格局变化翻天覆地。

比如,以一汽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支撑长春一半工业,三分之一税收。但燃油车产能巨量的一汽,正面临新能源挑战。2021年,长春为一汽生产242.1万辆汽车,新能源仅占4%。

又如,拥有二汽“东风”的武汉,近几年汽车产量下滑。统计显示,2021年,武汉市汽车产量139.35万辆,较巅峰时期的2017年减少约50万辆。为重振汽车产业,武汉决定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力新能源,并相继引来吉利、小鹏等。

还有柳州,2017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曾达到2534.92亿元,占当地工业总产值近一半。然而到了2020年,柳州汽车制造业产值缩水到1718.47亿元。

走向“东方底特律”,还是成就“中国汽车之都”,国内老牌汽车重镇走到关键分叉路口。另一面,抓住新能源机遇的西安、合肥、常州等正在崛起。

将新能源汽车定为主导产业后,合肥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0余家,今年1-8月,当地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9万辆,同比增长44%。

江苏是国内汽车工业基础较好地区,常州原本存在感不强。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突破11.8万辆,居江苏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占了江苏一半。

陕西是新能源汽车版图上最具活力地区。据陕西省工信厅数据,今年1-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0.7万辆,同比增长324%,增速居全国第一。若对比全国471.7万辆产量,约相当于全国每生产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来自陕西。

拥有比亚迪、吉利、陕汽等头部车企生产和研发基地的西安,则是陕西汽车制造业高地。尤其是比亚迪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例如,今年1-8月,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51.6万辆,西安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51.1万辆。

汽车产业,成为陕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也成为陕西以及西安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陕西汽车制造业增长39.9%。据西安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西安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7.7%。

而伴随产业持续扩张,陕西以及西安经济发展还将进一步被带动。9月15日,比亚迪西安三期总装工厂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比亚迪西安工厂将进一步实现年产100万辆目标。目前,西安已成为比亚迪除总部深圳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而另一龙头车企吉利,也在近日“加码”西安: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在9月初增至3.5亿元。

在更直观层面,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历来是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抓手。2021年全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4.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9.9%。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汽车、家电和住房等历来是消费的“大头”,对于拉动消费市场回暖有重要意义。

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8月,在陕西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下,消费需求不断得以释放。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13倍,较1-7月加快3.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

陕西剑指汽车大省,还需要做什么?

在2020年汽车产量62万辆、2021年突破80万辆的基础上,按计划,2022年将是陕西汽车产量迈上100万辆新台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汽车大省行列关键一年。

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消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汽车产量85.5万辆,同比增长62.8%,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汽车产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13.1%,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72.2%。

财经评论人士杨德龙分析,今年以来在油价高企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关注话题。新能源产业符合发展趋势,上下游的投入和研发十分活跃,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曾昭宁看来,新能源汽车是毫无疑问的朝阳产业,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车产业是系统工程、集群工程,除了整车制造企业,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厂商发挥协同作用。

一家头部汽车厂能够带动数家配套企业发展。在新能源及智能驾驶时代,虽然汽车机械部件减少,但就整车制造商而言,无论软硬件供应,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因此,继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纷纷加仓西安之后,零部件厂商拓普集团在近日宣布,拟在西安投资约3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如三星落户为西安带来的半导体产业集群,龙头效应有望在西安汽车产业显现。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引擎切换。在各类战略新兴产业中,汽车这一工业的“皇冠”产业链最长、确定性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经济带动效应最大。各地围绕新能源掀起的新一轮“汽车城”抢位赛,其实更是一场涉及营商环境的比拼。曾昭宁认为,像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所需求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基础设施、优惠投资政策,还包括人才、物流、配套供应等诸多层面,“换道超车”,不仅要“换道”,可能还要“修路”。

缓解新能源汽车“出行焦虑”

陕西“十四五”建35.54万个充电桩

“我想买一辆纯电车,但是感觉充电桩还是少,总有些担心出行不方便。电车的续航焦虑让我不知道买燃油车还是买电车。”家住西安电子城的王先生这番话或许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大,假日交通出行中的“充电焦虑”成为关注热点。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一则“开特斯拉被堵在路上,电量耗尽花2000元叫拖车”的新闻上了热搜。

华商报记者在近期采访中,通过与多位车主交谈发现,在十一、春节等长假中,不少新能源车车主遇到过类似的“充电焦虑”。

不过,随着充电桩建设日益推进,电车充电难问题有望逐步缓解。

近日,记者在陕西省内多处购物中心停车场、路边停车场及高速公路服务区,都发现安装了充电桩,在电网App和一些导航软件上,也都能够轻松找到附近充电桩。

早前,陕西省发改委发布的《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到,截至2021年底,全省公共充电桩总数已超过1.7万个,“十四五”期间计划累计建设充电桩35.54万个。其中,充换电站2691个,个人和单位用充电桩29.45万个,农村公共用充电桩22万个,将满足全省预期6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