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式腊肠和时尚小酒的包装设计展示台上,小小的酒瓶单手就能握住,包装盒既能装酒也能做相框……2月23日-28日,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25个代表队的600余名选手“亮剑”角逐。据悉,本次大赛六个赛项一等奖(5名)选手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第一名将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紧扣行业趋势:把握智能化、绿色化的时代特征


(资料图片)

据介绍,该赛项为我国工业设计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大赛,本次大赛共设玩具设计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包装设计师(“设计+工程”)、灯具设计师(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漆器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设计师(室内陈设与空间设计)、宝石琢磨工(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六大赛项,每个赛项分为职工组和学生组。

“请打开灯光。请关闭灯光。”大赛现场,一名选手正在给裁判演示他制作的鸟类灯具,伴随着选手的口令,他手中的灯具也一亮一暗;在灯具设计赛项的展示台,各种形状的灯具亮着米黄色的光,有开屏的孔雀,有精致的鸟巢,也有可爱的小鸡仔……

陈嘉骏在此次大赛中参加的是灯具设计师赛项,作为广州市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告诉记者,参加此次竞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国家目前在工业设计行业的方向和新的趋势。“比赛中给了智能语音控制、无线遥控和触摸三种功能的电器元件供选择,元件模块不同也会影响灯具的效果。智能语音控制属于行业的一个新趋势,我也选择了这个比较新的技术应用在设计的灯具里面。”也有选手表示:“工业设计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包装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用量很大,因而在此次比赛中我们提出了‘绿色化’的要求。比如包装可以少使用或不使用胶水就可以成型;或者包装拥有二次利用的功能,比如时尚小酒的包装可以二次制作为纸巾盒、相框等,都是这次比赛中的亮点。”包装设计师赛项的裁判长高艳飞表示,二次利用的设计相当于延续了包装的寿命,有些企业或制造商提出的“以纸代塑”的概念同样反映了目前包装设计正在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注重实用性: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 设计也要“既美又好”

无论是大箱装,还是精品装,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必须要经过包装这一环节,因此包装往往能够给产品起到增值的作用。高艳飞说:“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好的包装有利于产品的宣传,也可以促进消费者的复购。”

据介绍,自办赛之初,该比赛就深入对接工业设计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向,采取“设计+制作”模式,把创意设计、结构设计和产品成品制作整个过程,全部纳入竞赛中,打破了传统大赛“重设计轻应用”“重方案轻制造”“重外形轻结构”的约束,既凸显概念设计,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包装第一是要为产品增值,第二是要保护它的性能,美的同时也要是好的。”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的时尚小酒包装设计考核中有一个环节,是将装有产品的包装从50厘米的高度进行跌落测试,考查包装是否能够保护产品不受破坏。高艳飞介绍,在之前的比赛中,有些选手只追求视觉上的好看,但成品的质量不高,防护不到位,如果在电商渠道销售,快递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所以此次比赛要求选手的作品要“既美又好”。

设计操作两手抓:好想法要落地为好产品

“一定要让想法落地,可以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灯具设计师赛项的裁判长郭南初是苏州市职业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告诉记者,此次比赛中有位来自北京的职工选手令他印象深刻,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但他在设计落地层面有较大的欠缺,因此报名了此次比赛,想要学习更多的与产品落地有关的内容。“到的最早的是他,走得最晚的也是他。他以前没有操作过3D打印设备,这次还专门准备了5天时间向设备方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

据介绍,与上一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领域更加广泛、赛项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新颖。郭南初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比赛的命题更加创新,更考察选手的综合实力,参赛选手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大赛的引领作用,激发行业和院校设计精英迸发设计创新原力,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提供复合型人才保障。”玩具设计师裁判、华南理工大学智能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熊志勇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宇、何颖思 通讯员、陆骏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实习生 刘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