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1月5日,16届2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动供水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奋力实现“供水设施彰显安全保障新能力”、“数字供水打造智慧一体新平台”、“获得用水树立宜商利商新标杆”等八大目标,推动广州市稳居全国供水行业综合实力第一梯队。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55万立方米/天,应急备用水源应急能力达到739万立方米/天。
对标世行“利商环境”新标准
营造国际一流获得用水宜商环境
(相关资料图)
优化营商环境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而“获得用水”公共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就是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重要内容。《行动计划》提出,对标世界银行“利商环境”新标准,营造国际一流获得用水宜商环境。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和一般建设项目用水报装流程和办理时限,实现2个环节、1天通水、0材料、0费用、0跑腿的“21000”新目标。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上服务厅等多个线上办理渠道,实现申请、维修、过户、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对照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初步概念书,提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软实力。
为进一步为居民提供精准便利的服务,广州也在积极推动全面实施居民抄表到户工作。根据《行动计划》,新建、在建住宅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分户水表,便于户外读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三旧改造等项目,编制“水表出户、一户一表”改造计划。到2023年,居民用户抄表到户率力争达到97%;到2025年,居民用户抄表到户率力争达到99%。
高标准建设供水基础设施
开启全流程全域优质饮水新篇章
补齐供水短板离不开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源互济保障能力。根据计划,广州将推进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南沙引水输水工程)等水资源利用项目建设。推进牛路水库建设工程、广州市番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供水是民生大事,如何破解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行动计划》明确,将按照“规范新建、控制在建、逐步改造已建”原则,规范新、改(扩)建项目建筑区划红线内供水设施(含二次加压调蓄设施)建设。推进全市城中村自来水改造工程与截污纳管同步实施、同步完成工程建设,加快老旧小区的供水改造。同时,推进花都、增城、从化区剩余农村供水改造任务。
围绕《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标杆”的目标,广州将全面提升南沙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计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南沙互联互通互济的供水安全保障网,建成南沙先行启动区高品质饮用水试点。
形成统一的城乡供水价格体系
打造国内智慧低碳供水示范城市
为破解“同城不同价”,《行动方案》提出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加快形成统一的城乡供水价格体系,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管、同价”的目标。到2023年,完成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内各行政区水价调整,力争实现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区水价同步调整。
在智能化水务方面,广州将建立智慧供水统一平台,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水务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居民智能水表覆盖率超70%,非居民智能水表覆盖率达100%,打造国内智慧低碳供水示范城市。
同时,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应按出资责任对应做好资金保障。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探索政府专项债券、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和资产证券化(ABS)等融资开发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扩宽民间投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供水补短板强弱项“小目标”:
到2023年底,全市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80万m3/d,应急备用水源供水能力达到359万m3/d,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居民抄表到户率力争达到97%,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供水服务满意度达到90%。
到2025年底,全市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55万m3/d,应急备用水源应急能力达到739万m3/d,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居民抄表到户率力争达到99%,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供水服务满意度达到92%;全市十一区实现获得用水“21000”新目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