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强冷空气南下,广州市低温天气持续——昨天广州观测站最低气温只有6.9℃,创了下半年新低,今天最低气温有可能刷新这一纪录。

18日,市民穿上冬大衣出行。


(资料图片)

连日来,广州各条街道持续开展防寒专项行动,派送棉被、开放庇护站、引导“街友”就近入住庇护站……“暖”在街头,也“暖”在田间——在菜田间、池塘上,农户纷纷搭起了越冬棚,提前做好农作物防冻保护工作。

棉被送给困难户,庇护站持续开放

连日来,广州持续的低温天气让住在越秀区的林叔很苦恼。林叔是辖内的低保人员,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家里棉被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现在的保暖性已严重不足。林叔说,常常睡了一晚,第二天起床后手脚还是冷冰冰的。

中大社工北京街社工站了解到林叔的情况后,连接了社会资源,给林叔送了一床爱心棉被。在林叔前来社工站领取棉被时,社工还不忘叮嘱林叔要多穿衣服,穿厚袜子,注意保暖。近段时间,该社工站通过电访、探访等方式摸查辖内困难居民的情况,截至12月15日,该社工站已为多位有需要的居民送上棉被。

中大社工北京街社工站为辖内有需要群众送棉被。

而在天河区沙东街社工服务站里,社工也赶在强冷空气来临前抓紧时间电访辖内的特殊群体。通过电话摸查,社工了解到辖内有2名独居老人需要被子。社工及时反馈街道,由街道从庇护站调度了2床被子,再由社工站通知老人亲属前往领取。

天河区沙东街社工服务站社工正在帮老人亲属装被子。

加强街头救助巡查

除了送棉被给困难群众,街头的救助巡查力度也在加强。12月15日至18日,黄埔区每天都开展巡查行动,在救助巡查时,工作人员配备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雨具等用品和爱心包、棉衣、棉被、毛毯等防寒物资。据悉,区救助管理工作小分队按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天不少于10个地段进行巡查,按片区、网格对农贸市场、涵洞桥底下、车站、各大银行自助服务区、公园等地开展流浪救助排查,对愿意接受救助的引导其就近入住救助站,对不愿接受救助的发放防寒衣物、爱心包等物资。寒冷天气下,区救助管理工作小分队救助巡查时间延长至夜间11时。而荔湾区民政部门也加强了街面巡查力度,向不愿意进庇护场所的群众发放棉被、棉衣裤、睡袋、毛毯等御寒物资。

除了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当前,广州多条街道的庇护站持续开放,多条救助热线全天开放。

农户搭起越冬棚,虾苗、蔬菜过暖冬

寒冷天气下,菜田间、池塘上,农户纷纷搭起了越冬棚,提前做好作物防冻保护工作。

近日,记者来到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岛,现场所见,虾塘上白茫茫一片。原来,这是养殖户在虾塘上面搭建的越冬棚,可以保障虾苗在冬季里也能够安全生长,提高虾塘的利用率。

番禺区养殖户在观察冬季虾苗生长情况。

走进越冬棚,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虾塘里的增氧机“呜呜”作响,室内温度27℃左右,而当天的气温才12℃左右。据广州市康源生态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志东介绍,越冬棚是今年10月搭建的,虾塘里面投放了南美白对虾苗,南美白对虾适宜在25℃-30℃的温度下生长,在气温低的冬季无法生长,越冬棚的搭建能确保对虾在寒冷的冬季正常生长。“如果没有越冬棚,一年只能养殖两批虾;有了越冬棚,一年就能够养三批了,提高了虾塘的利用率和养殖户的收益。”许志东说,越冬棚里的虾苗到明年春节就可以上市了,预计亩产可以达到600斤-700斤。

记者从番禺区农技办获悉,番禺区大力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水产养殖越冬棚可以享受补贴,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户的青睐,今年向农业部门申建越冬棚的水产养殖户已有30多户。

许志东介绍,自己今年搭建了越冬棚,搭建的成本冬天养殖一批虾就可以赚回来了,而且越冬棚明年冬季还可以重复使用。他算了一笔账,15亩虾塘搭建标准化越冬棚的成本为7万-8万元,15亩虾塘养一批虾的产值可达30多万元,扣除成本后还可盈利。

在南沙区,农户生产者也十分关注天气预报,并积极做好低温、降雨、大风等不利情况的应对措施。“南沙区冬季蔬菜作物主要有番茄、花菜、西芹、玉米、甘蔗、木瓜等,容易受寒潮及强冷空气影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国平表示,急剧降温往往伴随降雨、霜冻等自然现象,此时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如预报阴雨天气,农户可提前一天对农作物喷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提前排清排灌河积水,减少因排灌不及时造成淹水,减轻对农作物的伤害。如突然降温,可喷蔬菜防冻剂,减少冻害对农作物的伤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陈钧圣、何瑞琪、肖桂来、董业衡、耿旭静、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肖桂来、陈钧圣、王燕、苏俊杰 通讯员:王汉文、阮汉标、麦淑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