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听说你们急需人手,我今天特意向单位请假过来支援。”党员志愿者林才淳穿上防护服,随即投入到核酸检测现场的扫码工作。11月5日,黄埔区黄埔街新溪村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黄埔街社工服务站迅速响应街道疫情防控要求,在提前组建好的防疫志愿者群中发布招募信息,协助紧急招募流调志愿者。不到1个小时,微信群内就有13名志愿者接龙报名。
↑党员志愿者林才淳协助核酸点扫码工作
近期,面对广州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黄埔街社工服务站依托广州公益“时间银行”,以“社工+志愿者”模式全力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通过提前储备防疫志愿力量、前置培训、组织协调社区资源等方式,汇聚起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力量,快速响应社区疫情防控服务需求。10月至今,黄埔街社工服务站累计调动220人次志愿者,服务时数到达1232.5小时。
【资料图】
关键时刻1小时组队,志愿者招募效率神速
黄埔街社工站负责人表示:“志愿者能这样迅速响应社区防疫工作,离不开社工站日常防疫志愿力量的储备与培育。”
2021年6月起,黄埔街社工服务站就开始着手组建防疫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流调排查、兜底人群电访等志愿服务,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有628人。
社工站根据不同类型的防疫服务,建立防疫小分队并组建了群组,收到街道或社区的防疫服务需求就迅速在相应的群组内招募志愿者。
此外,社工站还对志愿者进行梯队管理,第一梯队是防疫服务经验较为丰富的骨干志愿者,第二梯队则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包括附近的社区居民。在日常服务中,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由第一梯队的资深志愿者“搭档”新加入志愿者一起参与服务。
↑“友邻友爱”长者电访志愿者陈惠平参与电访服务
“比如本轮疫情中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党员志愿者林才淳就是第一梯队的骨干志愿者,平日里就经常参与社区开展的核酸检测等防疫志愿服务,所以这一次,我们收到紧急的防疫工作任务,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
“我们公司就在附近,我可以动员同事们过来支援。”11月10日晚上,看到社工站的防疫志愿者招募信息后,一家口腔医院的员工卢永杰随即在工作群内发动同事支援单位所在地黄埔花园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同样位于黄埔花园附近的一家培训中心在收到招募信息后也伸出援手,组织员工到社区协助核酸检测的扫码、维持秩序等工作,而黄埔区志愿者协会、善城基金会等爱心组织则为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们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些爱心组织单位之所以能迅速“动起来”,主要得益于日常社区慈善公益活动的合作与联动。
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
“梁叔您好,我们是志愿者,您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吖?”“黄婆婆,您要注意防护,记得按时到社区核酸检测点验核酸。”近期,“友邻友爱”长者电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社工站的组织下,加强了辖区内特殊困难群体的电访问候,细心了解他们在疫情之下的生活情况和服务需求。
这批电访志愿者都是已经退休的“老街坊”,有个别志愿者还是“70后”,比如骨干志愿者陈惠平、梁燕冰,虽然均已年过七旬,但每次社工站开展电访服务她们总是第一时间报名。
↑“友邻友爱”长者电访志愿者梁燕冰(右)电访困难人群
除了长者志愿服务队,黄埔街社工站还根据防疫志愿者来源、年龄、能力进行分类,并为其提供合适的防疫志愿服务岗位。目前,社工站已组建起4支社区志愿服务分队,包括党员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分队、流调志愿服务队、“友邻友爱”电访志愿服务队。
党员服务队是主要协助社区核酸检测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分队由13至17岁的青少年组成,在社工站前台引导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登记等防疫工作;18岁以上的青年志愿者则负责流调志愿服务队,因为他们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能够迅速支援流调排查的工作。
黄埔街社工站负责人表示,在日常服务中,社工站还结合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的线上培训资源为社区志愿者们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包括岗前培训、防疫服务专题培训、工作坊等。
经过前期培训和团队培育,这些志愿服务队伍都能快速响应社区防疫服务的不同需求,各司其职、科学有序地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通讯员: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