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家有楼上的脚步声、吵闹声、嬉笑声,惹人心烦。”这两天,郑州有居民在业主论坛上发帖求助,称“自家房屋隔音效果太差,经常被邻居吵得无法入睡”,不想,没找到解决之道,却引来一大批有着同样苦恼的人。

“邻居家吵架声音大一点,我家都像听现场直播!有时候晚上走路声音大一点,都会被楼下投诉……现在这房子隔音怎么这么差?连点声音都挡不住,还不如以前的老房子呢!是不是开发商偷工减料了?”不少市民提出了这个质疑。

电话铃响,分不清是自家的还是邻居家的

家住郑东新区高铁站附近某小区的郑女士已经因为“噪音问题”,与邻居发生过好几次争执了。“三岁的儿子只要在家稍微跑动,楼下的住户就会找上门,我们专门给孩子穿了软底的减噪鞋子,还在家铺了厚厚的活动毯,依旧无济于事。”楼下嫌郑女士家太吵,郑女士觉得自家很冤,最终闹到物业,彼此交恶。

“后来我也仔细想了想,问题或许出在‘房子隔音效果太差’上,因为出现类似问题的不止我们一家。”郑女士表示。事实也的确如郑女士所说,不少新建楼盘都有业主反映听得见邻居家的响动。有人说,能听见邻居家客厅的说话声,总是怀疑自家大门没关,快得关门强迫症了。还有人说,电话铃响,都分不清是自己家的还是邻居的。在媒体工作的张先生诉苦,他被楼上晚归的住户吵醒,一个多月没睡个好觉。

为何新建商品房频频出现“不隔音”的问题?在买房之初,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隔音”这个问题?

买房时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隔音状况

大多数购房者有住宅隔音不好的生活体验,但购房时面对房价、面积等方面的刚性制约,住宅隔音降噪仿佛被遗忘了。

郑东新区一楼盘营销中心内,前来看房的陈云(化名)夫妇告诉记者,他们看房主要了解房价、户型、周边学校、房屋质量、小区景观和物业等,还没想到要考虑房屋的隔音降噪问题。

东风南路上一家中介门店的工作人员坦言,目前郑州新房市场上很少会有购房者主动关注房屋隔音方面的问题,他们普遍更关注“户型、配套”等问题。

二七区某楼盘的策划经理表示,除了一些高架、商圈附近的楼盘,可能只有一些纯改楼盘的客户会在购房时主动问及隔音问题,因为他们对于房屋品质及“隐私性”的要求更高。

记者走访发现,或许正因为购房者关注度较低,郑州各楼盘在销售时也很少会主动提及“隔音效果”这个话题,而是将推介的重点放在了“品牌力及配套”上,开发商在升级产品的时候,也鲜少会侧重“隔音装备”的升级。就市场情况来看,高房价往往与好地段、好配套挂钩,与较好的隔音质量不存在直接关系。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如今,郑州住房需求分三个阶段:首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是选择大小;最后是追求居住环境。目前,不少购房需求还停留在第一、第二阶段,对应市场需求,供应这些产品的楼盘自然将隔音降噪放至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上。

若出现严重“不隔音”问题

可能是开发商“偷工减料”

这样说来,房子存在不隔音问题,还是因为开发商不够重视?

记者联系到了郑州某TOP房企的工程经理李先生,据他透露,“房屋建设都是依照国家标准来的,很少有项目会主动去测试房屋的隔音效果。”并表示,如果觉得楼上吵,那大概率原因是因为“楼板太薄”;如果觉得户外吵,那大概率是因为“窗户质量差”。除此之外,李经理还表示,现在开发商在建房子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或基于房屋的基本功能,无论是同层之间还是上下层之间,都必不可少会留下一些孔洞,后期如果封闭性做得不到位,势必会成为入住后隔音效果差的直接原因。

记者通过查资料发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楼板为单向板其厚度不可以低于60毫米,如果楼板为双向板其厚度不可低于80毫米,无梁楼板厚度不能小于150毫米。

据一位有着多年房地产项目相关经验的工程人员介绍,为了控制成本,开发商普遍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建的,不太可能主动提高标准。同时表示,“如果房屋建设完全按照各个阶段的施工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基本上不会有太严重的隔音问题,如果出现严重的‘不隔音’问题,不排除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有‘偷工减料’的可能。”

装修时可选择“隔音”材料

如遇质量问题可提起诉讼

针对“家里隔音效果差”这个问题,一位资深验房师给出了他的装修建议,“如果是因为紧邻交通要道而造成的噪音,可以在墙体上加一层密闭性、隔声性比较强的隔声膜或吸声棉;如果是担心楼上邻居吵,可在自己的楼顶加隔音板,比如石棉板等,在装饰市场上就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隔音材料。”

如果遇到因为开发商偷工减料而造成的“隔音效果差”,则建议购房者视情况提起相关诉讼。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表示,遇到因为质量原因导致的隔音效果差,这种情况解决起来比较麻烦,往往需要专业机构出具专门的报告才能比较有说服力。而业主单方聘请专业机构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还很可能面临开发商不认可的问题。“所以一般建议业主可以直接向当地的住建部门提起相关违法查处,请求住建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尝试通过住建部门找专业机构去检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视情况提起相关的诉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