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3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
本届论坛汇聚了海洋领域多位院士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深海资源绿色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为海洋科技发展与成果转化应用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也为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对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在分论坛了解到,广州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以南沙区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创新核,创建海洋产业创新联盟和海洋高端智库,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广州海洋实验室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局、南沙资产经营集团、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公司签约仪式及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希望以此为牵引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管控是绿色开采的首要前提
在特邀报告专场,嘉宾分别围绕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海洋生态遥感监测等内容做主题演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广州海洋实验室主任张偲表示,据IPCC情景模型预测,预计到21世纪末,地表平均温度可能上升2℃到6℃。作为最大的碳汇体,海洋能够实现全球碳循环的83%,每年吸收人类释放的1/4二氧化碳。“能源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大力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是做好‘双碳’工作、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
张偲表示,可燃冰是21世纪公认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领域,我国已从“跟跑”变成“并跑”并实现了“局部领跑”,走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沿。
生态管控是绿色开采首要前提,认知冷泉环境监测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表示,“可燃冰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是人类的能源战略资源,冷泉是‘眼睛’,是‘向导’,是我们研究的好对象,冷泉区海洋环境遥感监测面临挑战,事在人为。”
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本届论坛专门设置了海洋科学技术、海洋创新发展等专场,除了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资源挖掘与深海生态环境保护、蓝色生物经济、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探讨,同时邀请密切关注和参与广州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政、产、学、研、金及媒体代表开展圆桌对话。
在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上,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正式宣布成立。该联盟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打造成为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交流合作的共建共享平台。
在现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介绍了近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和瓶颈,解读我国“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海洋经济治理体系、海洋生态文明体系“四大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海洋开放合作格局“两大格局”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并建议广州应当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南海大开发、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发展建议。
据悉,下一步,广州将聚焦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对标全球领先海洋城市,建设高质量科技产业融合、高品质绿美活力海岸带、高水平海洋治理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实现海洋领域更高水平开放合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