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不退、反复发热,尤其是发生在疫情期间,往往让家长焦虑。特殊时期,宝宝发烧该怎么办?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儿科专家共同通过“广州妇幼保健”向广大家长发出指引。


(资料图片)

实际上,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的一个过程。遇到孩子发热,科学且镇定的处理照护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识别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往往能减少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Q:哪些做法可以在家应对小儿发热?

A:①家长密切监测儿童体温(不建议使用水银温度计),每天至少测量4次,高温的儿童则需要隔1-2小时测一次。体温38.5℃以下,可采取贴退热贴、温湿毛巾擦拭腋窝、四肢或洗温水澡等物理降温措施。38.5℃以上可考虑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②保持居室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可每天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各通风半小时,通风时注意保暖。让儿童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多饮温水,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勤洗手,掌握咳嗽礼仪,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习惯。

③密切观察儿童处理后的状态,若儿童热退后精神食欲尚可,呼吸如常,可继续居家观察,配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儿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气促、呼吸不畅(出现鼻翼扇动、呻吟、三凹征或下胸壁塌陷等表现之一的)、咳嗽剧烈等状况,建议寻求医生帮助或就近就诊儿科发热门诊。如在管控区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应向管控区内3人小组或医疗保障小组求助。

Q:孩子持续高热,出现抽搐怎么办?

A:出现高热惊厥,我们家长要镇定,这样做才能帮到孩子:

①让孩子平卧在地板或床上,远离坚硬和尖锐的物品,以防误伤;

②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以防误吸,松开孩子的衣领或任何影响呼吸畅通的衣物;

③不要摇晃孩子,更不要强按或捆绑他的身体,不要掐人中和撬嘴巴,也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

④保持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声、光等刺激;

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去除咽部分泌物。

⑥降低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以舒适为度;对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建议38.0℃就可以吃退热药。

抽搐不止或伴随呕吐、哭闹烦躁、精神萎靡请立即就医。如抽搐后精神玩耍如常,可等孩子不再抽搐时,从容带孩子就近就医;同样如在管控区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应向管控区内3人小组或医疗保障小组求助。

Q:哪些情况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发热轻重程度?

A:下表可以帮助家长对于3个月-5岁儿童急性发热进行评估,减少不必要的就诊。符合以下5个条件之一即选择就诊。小于3个月患儿发热,尽快就医。

Q哪些退热方式不可取?

A:①捂被出汗退热。捂热会导致孩子体温过高,特别是1岁以内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捂热导致的脱水、缺氧、昏迷等严重后果。

②酒精退热,这种方式降温效果有限,还可能导致孩子不适或严重危害。

③灌肠注入药物退热,这种操作风险大,如果操作不规范带来危及生命的风险。

Q:如何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

A:在紧急情况下,或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医生指引和帮助,选择帮助孩子退热的药物,要记住:

①不到3个月大的小婴儿,发热不能自己用药,要尽快去看医生。

② ≥3个月但是<6个月的婴儿,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

③ ≥6个月婴幼儿,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可以用(优选对乙酰氨基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更安全)。

④特别注意的是,G6PD缺乏即蚕豆病宝宝首选布洛芬。有脱水倾向或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热药和退热栓不能同时使用。居家时没有补液盐可自制,配方是:1茶勺盐(最好是无碘盐)+6茶勺蔗糖,倒入一升水中溶解均匀,口服补液盐就做好了。1茶匙≈5毫升,1茶勺盐大概是3g,6茶勺糖大概为18g,选择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可以。

最后,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专家组,还有一些关于发热的核心科普知识点要向家长们再次强调:

① 发热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方式,对疾病恢复有帮助;

② 退热是改善患儿舒适度而非治疗疾病;

③ 感染性发热一般不会超过 42℃;

④ 没有证据证明 40~42℃ 的体温会对机体组织产生明显伤害。

家长要稳定自身的情绪,正确认识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正确科学认识疫情,勿恐慌,科学简洁地告诉孩子基本的防护方法,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戴口罩,一起洗手,一起不外出聚会。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及时回应孩子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安排适当的运动和游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通讯员:胡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