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消息因患有多年糖尿病导致眼底病变,王悦在本地医院看过后,想找大城市更权威专家进行诊断。
【资料图】
数月前,病友向她推荐了“好大夫在线”问诊平台。她在平台支付72元购买了图文问诊服务,包含60元医生问诊费和12元平台服务费,并上传了7张病情图片。
王悦说,等待几个小时后,她得到医生的回复却是“看不清”。“网友在平台上说,这名医生很热情、医术高明、态度好,到我怎么就变了?我觉得自己被骗了。”她说。
在某投诉平台上,关于在线问诊平台,医生回复敷衍、不及时、用户付费得不到相应的服务、退款难等问题,投诉数量超千条。
另外,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然而,记者在“好大夫在线”和“百度健康”体验后发现,明确告知医生是首诊后,依然可以付费成功,医生也正常接诊,但在隐蔽处会标注“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和“回复仅供参考”。
为强化“互联网+医疗”法律监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从服务内涵、准入、执业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健康发展。
网上诊疗是花“冤枉钱”?
同王悦一样,林鹏也在“好大夫在线”遇到类似情况。
今年3月,林鹏皮肤出现黑斑,他在“好大夫在线”购买了医生的电话问诊服务。
林鹏告诉记者,以前家人在“好大夫在线”进行多次问诊服务,觉得医生回复还不错。这次他专门挂了专家号,希望得到更专业的诊疗。“全程通话不到3分钟,医生建议我去线下看一下,没有给出任何针对病情的专业分析。”
林鹏说,这次问诊费用是140元,120元是医生的服务费用,20元是平台服务费。
“平台收取服务费,理应解决用户需求。”林鹏说,他这次问诊未得到任何有价值信息,向平台投诉,并要求退款,“但我找不到退款窗口,只有客服对话框,回复慢且内容形式化。”
记者查看消费者多条申请退款的投诉,客服回复的拒绝退款内容相似。其中,多数消费者得到的回复是:“医生当天接诊并查询了您的病情资料后,已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给出了指导和建议,为您分析了病情,给出了初步的诊断……”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分析称,是否可以申请退款,关键在于医生是否实施了诊疗行为。如果医生仅询问病情,未做实质性诊断和治疗方案,也未开具药方,则可以认定双方之间不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而是普通的服务合同,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进行维权。
“因为双方缺少对于服务质量标准的约定,退款请求缺乏法律依据。”邓勇说,消费者主观认为,所购买的问诊服务不符合服务标准是缺乏证据佐证的,如果对方完整地履行了合同,也不存在欺诈消费者等非法行为,很难进行维权。
在某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称,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较差,在线上问诊平台选择了264元的“一问一答”线上问诊方式,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建议上医院检查”。
“对患者家庭来说,花费264块钱结果没得到有价值回复,我不能忍受花这种‘冤枉钱’。”上述消费者说。
违规首诊是互联网医院通病?
今年5月8日,微信公众号“上海松江”发布消息称,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学生组成依法治疗小队,诉互联网医疗平台“丁香医生”违规首诊。
对于在线问诊平台中的首诊问题,《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上述最终以和解方式结案,依法治疗小队的诉求得到实现。杭州、银川等多地卫健委责令“丁香医生”整改,“丁香医生”不仅口头致歉并退还诊疗费用,而且还按要求修改部分用户协议,增加了相关条款,说明了在线问诊咨询服务“仅针对曾在实体医疗机构诊疗过的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患者”。
杨鹏表示,他曾多次在“好大夫在线”首诊,比如孩子发烧、妇科类、肺病等问题,“我都在平台问过医生,没被拒绝过。”
6月28日,记者在“好大夫在线”随机选择了一位皮肤科医生问诊,在资料填写的第二条需要选择“本次疾病去医院就诊过吗?”在记者选择“没就诊过”后,依然可以付费成功。随后,在记者未上传任何病例资料的情况下,医生正常接诊并给出诊疗意见。
此外,记者就甲状腺结节的问题在“百度健康”问诊。平台询问“是否需要补充患处、用药、检查报告等图片”,在未上传任何病情图片情况下,记者就进入付费问诊页面,对话框中还隐蔽出现两行小字,“如非复诊,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12下一页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