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近期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近日入选,它的主要价值是揭示出旧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古人如何生活。新疆95后小伙螳螂不是考古工作者,不过他却有一个独特爱好:打石器,“就是模仿古人,制作打制石器以及同时代的各种东西。”通过打制石器,研究石器的用法,螳螂对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也有新的认识,他发现金属工具所能完成和切削劈砍刺等功能,石器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效果经常出乎他的意料,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可能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艰难。螳螂的研究引起一些专业学者的兴趣,一些博物馆还收藏了他的石器,而他的目标是“手搓”一个石器博物馆。
螳螂身穿兽皮,手持石矛,宛如石器时代的猎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中时萌生制作石器的想法
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小众爱好?”最近有一条答案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打石器。这位名为“螳螂在后”的答主说,“就是模仿古人,制作打制石器以及同时代的各种东西。”
螳螂姓唐,因为喜欢昆虫,被同学们叫成“螳螂”。他是个95后,经常到野外考察,高中的时候已经在当地成为小有名气的昆虫爱好者,2015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兼职做昆虫老师,带小朋友到野外观察。
不过去野外经常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很多金属工具无法携带,到了野外切割绳索等东西就犯了难,于是他就想到用石器,“如果我能学会打石器,在野外就能随时有刀具之类的东西用。”
不过那时候很难找到打制石器的资料,也没有石器爱好者,这个想法就搁置了下来。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喜欢上了动作冒险游戏《原始杀戮》,它的背景设定在公元前1万年的石器时代,玩家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搜集石头和木材制作石矛、石斧和弓箭等武器。玩家成长为部落首领后,还要负责管理和保护部落成员。
这个游戏再次勾起螳螂对石器的兴趣,他开始在网上搜寻石器资料学习,观看外国石器爱好者的视频,学习打制石器。国外爱好者相对较多,有些地区的石器打磨技术没有中断过,比如美洲印第安人现在还在制造和使用一些石器,技术一直有传承,有些地方还有专门的石器节日。
国内的石器爱好者更少,螳螂到一些论坛和网友交流,在百度生存狂贴吧一直做到吧主,但他“是这个贴吧里唯一会石器的。”
螳螂打制的一些石器
为了制作石器,走了很多弯路
刚开始打制石器的时候,不清楚不同石质的特点,不知道怎么发力,弯路走了很久。为了研究石器的使用方法,螳螂还采访一些老猎人,了解他们的打猎经历。
起初他以为要用燧石、黑曜石这类材料做石器,还花了不少生活费买这些石头。他发现黑曜石是他用过的石头中最危险的石头,这种石头的硬度并不是很高,容易加工,但是它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在受力的时候易于断裂出非常尖锐的边角,缺点就是很脆。中国因为地质环境的原因,黑曜石比较少,所以出土的黑曜石石器也少。
其他石头也有不同的特点,“印象最深的是我很多年前找到一块有贝壳状纹路的石头,知道可以把它打制成石器,但是以前我打的是黑曜石,不需要发很大的力量,打这块石头的时候,因为它的硬度非常高,我打坏了两个锤子,又找斧头劈,火星子乱冒,也没打动,后来才知道发力的方式有问题。”
螳螂制作的石矛
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螳螂发现玛瑙、石英岩、角岩等含硅量高的石头都可以打出锋利的断口,即使页岩也能用于加工石刀,这些石头极为常见。
不同石器的工艺有区别,打制的方法和思路也会有变化。“比如要打一片石刀,一开始就要选择合适的原料,控制好厚度,如果石板开得太厚,后续加工很容易把石刀做得太笨重,加工的时候还要小心发生断裂。如果打制石斧就轻松多了,很多时候在野外就可以捡到适合制作石斧的三角形或者扇形的石头,只要大致加工一下就行。石矛的加工比斧头难一点,但是比刀片要容易,最容易制作的是箭头。”
螳螂制作了很多石器,其中最喜欢石矛,“首先,这是我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最接近真品的冷兵器。其次,这是人类首次将木头与石头结合制作的武器,是第一款人类使用复合材料制作的冷兵器,见证了人类的成长。”
螳螂在制作石矛时用了多种材料和工艺,其中有些是他的独创。他选用玛瑙打制出矛头,用松脂、兔子屎、木炭、植物纤维熬制成胶,将矛头固定在一根木棍上,然后用天然铜的铜丝先绑层,再用新鲜的牛板筋捆绑,晾干之后上桐油,“这样制作的石器在旧石器时代基本上是顶级中的顶级。”
石矛轻松刺穿新鲜的肉
石器的实际效果经常让他感到意外
真正打制出石器,并且实际使用,和博物馆的展品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博物馆看旧石器展品,有时候给人感觉就像看一块烂石头一样,没有一定的研究根本分辨不出是什么时期的石器。但是在野外真的用石器,就知道它们的锋利程度是足够的。黑曜石的锋利度接近陶瓷刀,哪怕是比较差的石器,做切割和一些精细加工也是没问题的,只是比铁器差一点。”
石器的实际效果经常让螳螂感到意外。
他试验过用石斧切肉,和现代的金属工具差不太多,“我没想到它能有这个效果,因为那块石头在原料里面算是比较次的,甚至是比较下等的。”
他复原过印第安人的牛骨战棍,那是一种用牛的骨头做的钝器,测试的时候一下子就把一个椰子敲烂了,棍子上没有一点受损的痕迹。他第一次用石矛刺鲜肉,一开始以为可能刺不了多深,“但是我没有想到没用多大劲,就轻松刺穿了整块肉,把它肉钉到了菜板上。”
螳螂实际使用石矛的时候,发现它的用法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太一样。在战争中,矛的作用主要是刺击目标,石矛刺击动物没有多大问题,因为其锐度足以穿透皮肉,但在格斗中面对同样手持石矛的对手,矛头在刺击时容易因为敌方用武器格挡而断裂,因为石质材料刚度比较差。
这种情况下,古人可能会演化出一些跟我们的想象完全相反的用法,在现代的某些人类社会中还能看到类似例证。比较典型是新西兰毛利人,他们用石矛对打的时候,不是用矛头刺击,反而像用双手剑一样,就是把石矛当作剑的柄尾配重,先用矛柄砸敌方,把人打倒之后再用矛头刺击。
螳螂研究石斧的用法
目标是建一个石器博物馆
螳螂发现新石器和旧石器的使用效率差别不是很大,旧石器时代已经发展出磨制的石斧,锋利度和打制的石斧基本相同,不过耐用度更高一些。
他了解到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不是用石器的加工方法来区分的,而是看社会生产方式。“如果当时的人类还在进行打猎和采集的话,不管他用的是磨制石器还是打制石器,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如果他们已经开始农耕,就可以算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很多人仍然会用打制出来的石刀和石矛,因为打制的速度比较快,使用效果和磨制的差不多。
有人觉得石器时代的人可能过着非常辛苦的生活,每天都在跟严酷的环境作斗争,但他参考了历史环境和出土文物,再实际使用这些工具,发现古人可能就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在火枪出现之前,铁器和石器所能完成的功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要多花点时间。”
他经常在夏令营带活动,于是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研究,设计了一些原始社会的历史体验课程,让小朋友拿着石器模仿原始人的一些生产活动,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效率。还带学生体验原始标枪的效果,对石器有更好的认知。
家长们在这些课上也有了新的认知。“我们会带小孩去打一些石器,虽然说肯定打不出特别高级的,但是能够打出有一定功能的石头。有的家长拿回家之后,拿着石器就把家具和冰箱里的菜、绿化带里的草全都尝试着割一遍。普通人突然发现石头可以这么锋利之后,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也跟我一样很兴奋。”
螳螂的石器打制和使用研究引起一些专业学者的兴趣,“有研究者为这个事还专门跟我联系,了解具体方法和效果。”螳螂和一些博物馆也有交流,有博物馆做石器展示,曾经找他提供了一些展品和原料。现在螳螂开始积攒一些作品,他的目标是建一个石器博物馆。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