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陈德生(右)

凌晨3时,位于白云区江高镇的生猪屠宰场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忙碌作业。这时,一名身穿制服、脚穿胶鞋的官方兽医来到了屠宰场,戴上医用手套观察入场生猪的精神状态、呼吸状态,并抽取生猪耳尖血进行非洲猪瘟检验。


(资料图)

这位技术熟练的动物检疫员就是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陈德生。他自2005年成为一名普通的生猪屠宰检疫员,如今已成长为中坚骨干。日前,陈德生获得了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他在所有驻场检疫员中进驻最早、离开最晚

凌晨时分,当流水线把一批批生猪产品送到面前,检疫员需要不断重复运用手中的刀和钩,钩、拉、剖、检,对每一头生猪脏器进行准确、快速的解剖检查,对10多种动物疫病和寄生虫病进行准确识别和排除,确保问题猪肉不流入百姓餐桌。

“动物检疫员这个职业可能市民很陌生,但是每家每户吃的猪肉,都是经过我们严格的检疫才会流入市场,365天都有检疫员用行动守护老百姓的餐桌安全。”陈德生说。作为全市第一批直接进驻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检疫员”,他是所有驻场检疫员中进驻最早、离开最晚的那一个。

面对屠宰车间恶劣的工作环境、每天日夜颠倒的工作时间,检疫员们任劳任怨,日复一日牢牢把住食品安全关。从漆黑深夜到微光凌晨,他们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夜,鼻腔里充斥的是刺鼻的血腥味,耳朵里传来的是嘈杂的噪音。

在流水线上作业,经陈德生检疫出厂的生猪超过300万头。以零投诉、零事故的优秀业绩,他为千家万户吃上“放心肉”保驾护航。

细致工作,有效阻隔病毒的传播

动物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守护民生安全是持之以恒的事业。几年前,多地暴发非洲猪瘟疫情,这是一种动物烈性传染病,一旦传播,将对生猪养殖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为了保护本地的生猪养殖安全,疫情防控人员总是第一时间深入基层。通过与外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交流,一线防控人员创新提出设置场外缓冲区的概念,让出栏的生猪通过场外缓冲区进行交易,减少外部人员车辆与养殖场交集,有效阻隔病毒的传播。

在一次节前动物产品检疫专项行动中,陈德生发现涉嫌应检未检的动物产品线索,果断采取措施,依法进行产品清点、登记保存。抽样检测显示,样品呈非洲猪瘟核酸阳性。工作团队及时将近2000千克的涉案乳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成功化解了这次非洲猪瘟传播风险。

努力做好年轻检疫员的“帮手”和“导师”

长期的业务打磨,让陈德生从驻点检疫员成长为检疫行业的行家里手。他致力推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高质量发展,牵头研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信息系统”,构建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管理体系,组建动物检疫及其产品检疫信息化系统保障小组,把10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投入到破解动物检疫难点痛点中。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广州市在畜禽产品检疫防范中建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火墙,牢牢保卫千家万户的食用肉品安全。

秉承着工匠精神,陈德生悉心磨炼检疫技能,在首届广东省检疫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冠军。身为检疫技术技能标兵,他努力做好年轻检疫员的“帮手”和“导师”,数次以广州市、广东省动物检疫队教练身份带队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广州动物检疫部门组建了由历届获奖选手组成的教练团队,针对每个队员情况,精心编制教程,因材施教,对标国内检疫技能优秀城市,组织开展横向技术交流,定期开展模拟竞赛,及时总结经验、复盘推演。2015年以来,参赛团队包揽了历届广东省检疫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和团队第一名,并取得个人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成长为检疫二科科长,谈到以后的职业愿景,陈德生说:“我只是万千动物检疫员的缩影。今后,我会继续坚守初心、永葆政治忠诚,立足岗位职责,践行使命担当,以毕生的热爱和激情服务人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图/受访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