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4月28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广州知识城广场项目二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一期、二期工程全面交付投入使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集会展中心、产业写字楼、芯片设计大楼生态合院和园区商业服务于一身。这是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为方便管理和高效建设,项目分成四期开展施工。一期包含会展中心、独栋及合院办公楼和超高层写字楼,二期包含公交站、合院办公楼和地上连廊,三期为幼儿园、公寓住宅芯片技术产业楼和高档酒店,四期为2栋超高层内含五星级酒店、博物馆、办公楼和高端公寓。
截至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交付投用,三期工程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四期工程正进入主体结构攻坚期。
为打造科创企业高端入驻条件,项目团队聚焦知识产业创新赋能基地的建设目标,从施工设计到选材选型,多方调整、精益求精,全力打造高品质创新工程。项目实行“边建造边入驻”模式,截至目前,已有服务知识产权的湾区知识产权青创中心、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知识产权审判大楼、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大厦、及“智能芯片之家”的芯片技术产业楼等7栋大楼投入运营,极大带动了广州知识创新活力。
项目团队大量采用BIM等新技术应用,进行建筑生命全周期模拟,实现可视化设计和性能化分析。在会展中心玻璃幕墙施工中,通过BIM模型与点云模型的结合,不断调整玻璃分隔方案,联合玻璃厂家进行各种样板尝试,确定玻璃的最佳分隔和最优曲率,解决双曲玻璃加工、运输、施工上的难题,完美呈现皇冠状外观立面效果。
项目采用“海绵城市”设计,通过下凹绿地、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实现开源节流。项目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用水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
为最大化利用建筑空间,项目团队将绿植景观插入到合院之中,运用BIM模型结合现场实际不断调整绿植和建筑融合度,巧妙将光、风、绿植景观引入室内,形成舒适、绿色的花园式生态合院办公环境。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