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游船上,来自毕节的姑娘小伙载歌载舞,邀请大家去自己的家乡。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摄(资料图片)
一方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江之畔,一方是风光绮丽的乌蒙山腹地,国家东西部协作的重大战略让相距千里的广黔两地同心相连。2021年,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广州在对口帮扶毕节、黔南的基础上,新增与安顺结对。
越山海,奔共富。粤黔协作广州工作组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深化产业协作、消费协作、招商引资协作,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着眼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深化合作中推动两地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贵州森雍手袋厂,蔡明正对着一个个知名品牌的化妆包进行“埋袋”。
稳岗就业关乎百姓民生
“总部+基地”培育“造血功能”
湾区企业“飞”来山里落户
在贵州森雍手袋厂,蔡明师傅正坐在缝纫机前,对着一个个知名品牌的化妆包进行“埋袋”。这样一道工序,他每天要重复上千次,可产出700多个化妆包;这样的“手速”也让他成为全厂最高产的员工之一。
蔡师傅的老家在遵义,2017年,他曾在广州森大集团旗下工厂打工。2021年,在粤黔工作队毕节工作组(下称“毕节工作组”)的协调引进下,森大集团旗下的贵州森雍手袋厂落户纳雍,他便随着新厂开业回到了家乡。
“当时这边熟练工少,需要我们这些老员工带动一下,离家也近。”缝纫工作有些枯燥重复,还需要耐心和细心,但蔡师傅依然干得起劲。“厂里氛围好,领导们都很亲切,每个月还有7000-8000元的收入。”蔡师傅笑着说。
越来越多优秀的大湾区企业投资贵州、落户贵州
“我们是初次从广州来这里建厂,2021年11月底入驻园区,2022年1月10日完成装修、并于当年2月8日正式开工,在这里创造了‘广州效率’。”贵州森雍手袋厂厂长雷宜芳表示,目前,厂内员工接近300人,日常工作、带娃两不误。工厂在带动周边就业的同时,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紧扣产业这个关键,更加注重培育“造血功能”,在“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的模式下,越来越多优秀的大湾区企业投资贵州、落户贵州。
贵州纳雍县猪场乡湾子村村民王丽正在制作蜡染。
融合了贵州梯田、凤凰(百吉鸟)、小蛮腰、广州地铁意象的贵州蜡染刺绣,你见过吗?纳雍县猪场乡湾子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非遗工坊展厅内,每一件栩栩如生的蜡染刺绣都是由湾子村的全职妈妈用蜂蜡一笔一笔手绘而成的。早年在苏州打工的王丽,有了孩子后便回到家乡当起了全职妈妈。“那时候没有收入,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多了一份兼职,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工作时间也有弹性。”王丽告诉记者,她喜欢在麻布上天马行空地进行蜡染刺绣,希望随着手艺越来越精湛,日后能成长为一名非遗传承人。
去年,在毕节工作组的协调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在毕节开展了“香橙妈妈——乡村女性就创业赋能项目”,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开发,帮助脱贫群众不断增收。
贵州纳雍县猪场乡湾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展厅展出的蜡染作品。
“湾子村400多户都是苗族,蜡染刺绣的手艺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纳雍县猪场乡富纳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非遗传承人黄梅告诉记者,今年3月,合作社获得了“贵州省非遗工坊”称号,接下来,计划建立直播间,为村民提供直播培训,打造非遗传承人。
毕节姑娘在直播间推荐苗绣。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资料图片)
打造劳务协作信息发布的“桥头堡”
好的营商环境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关键。来自广州市天河区中央商务区,挂任贵州省纳雍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邹学飘巧妙地将天河CBD招商引资的“保姆式服务”与贵州当地的“贵人服务”相结合,为企业顺利入驻、项目如期实施按下“绿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破解招工引工存在的政府、企业、市场三方衔接不顺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广州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建立了11个劳务协作站点,打造劳务协作信息发布的“桥头堡”、政策宣传的“主阵地”、就业意愿的“汇集站”。
在广州,统筹搭建了“山海心连之家”服务平台,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劳务输出、线上洽谈会、直播带岗、直播带企等活动,帮助毕节劳动力来穗就业。
稳岗就业,关乎百姓民生。如今,在贵州大地,“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工程持续推进。2022年至今,累计安排75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毕节开发公益性岗位、劳务培训以及转移就业,携手毕节组织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33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446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2154人次。
产业兴旺关乎乡村未来
龙头粤企带来循环农业
水果产业有“质”更有“智”
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两地创新共建产业园区,近年来更多龙头企业集聚贵州,新型农业遍地开花。2019年在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投资约4亿元建厂的越秀农牧食品,不仅为当地培育了生猪养殖特色产业,更带来了“种养结合,智慧农业”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
马干山生猪养殖基地主要聚焦生猪的配种、分娩、保育工作,目前已形成“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迷迭香种植-饲料厂生产”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场内饲喂系统、清粪系统、环控系统等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据越秀农牧食品副总经理刘忠介绍,其中,清粪系统实现了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处理,粪尿分离后经过发酵罐发酵成有机肥底肥。
养殖场不远处的消纳地,在澳门青年乡村振兴协会的带动下,澳门青年企业家开垦了500亩迷迭香产业基地。“我们的迷迭香提取物主要用于保健品和药物添加剂,提取后剩余的渣滓也是猪饲料原料。此外,通过与广州国企战略合作,迷迭香原料也在腊肉腊肠和高端化妆品等领域开拓了市场。”澳门青年乡村振兴协会理事长林燕玲说。
黔南州平塘县地处“中国天眼”电磁波宁静保护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州市白云区与平塘县共建的塘边镇扎营坡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眼下大批水果迎来成熟。
塘边镇党委副书记王道顺介绍,基地于2021年初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其中广州投入对口帮扶资金400万元,种植了包括日本白桃、锦绣黄桃、鸡尾葡萄柚、蜂糖李等8种市面上价格走俏的精品水果,销往广深等一线城市。
精品水果产业有“质”更有“智”。为了提升果品品质,减少初端损耗,塘边镇积极为基地申报了广黔协作共建园区项目,在基地率先投入500万元建设精品水果数字化管理系统,先后铺装建设数据分析控制中心、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土壤墒情信息收集、气象监测服务等数字化子系统,有效提升果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引领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关乎乡村未来。
在毕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七星关区茶叶刺梨、大方县生猪养殖、黔西市猕猴桃、纳雍县食用菌、织金县玛瑙红樱桃、威宁自治县和赫章县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其中,番禺与威宁、天河与大方共建产业园被纳入贵州省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名单。
在黔南,以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一县一园”“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吸引东部龙头企业落户,将产业园的建设与周边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生产生态生活相融相促,推动乡村功能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从单一的种养产业向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化转型。
毕节织金县三甲龙潭社区打造“荷叶上的村庄”。
宜居宜业关乎人民幸福
“荷叶上的村庄”变身农旅综合体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宜游致富有道
流水潺潺,鱼翔浅底,30亩的荷塘接天莲叶,青山下的农居鳞次栉比……毕节市织金县三甲龙潭社区有一座“荷叶上的村庄”。每年4月至9月,玛瑙红樱桃、五星枇杷、李子、晚秋黄梨渐次成熟,吸引远近游客来此赏荷花景、摘林间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领略归园田居的惬意生活。
自2021年被确定为毕节市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以来,龙潭社区的居民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基础设施的变化最大,这条防洪渠没有修建以前,每年汛期沿沟的农田都被淹没,对庄稼作物的损失是很大的。”龙潭社区支书杨广指着眼前修起来的防洪渠回忆道。
“这里以前都是田坎,每到农忙时节,农户需要将各种农机设备背到田里,现在只需要开着小三轮车,就能把设备运到田间。”顺着杨广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约2.5公里长的水泥路直通田间。
2021年以来,在粤黔东西部协作的助力下,龙潭社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绿色生态,塑造田园风光、回归田园生活。投入广州市对口帮扶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676.52万元,修路、修排洪渠、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果园采摘步道、砌田坎田堤,龙潭社区焕然一新,正向着农旅综合体迈进。
硬化路面、新建石阶,曾经破旧的村居蜕变成古香古色的小木屋。位于卡蒲毛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寨是一个典型的毛南族聚居村寨,是贵州毛南族最原始、最古老、最正宗的发祥地之一,传承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传统节日火把节、迎春节、女儿节、赶坡节独具特色,虎头帽、毛南土布、手工刺绣等民族工艺源远流长,如今已是贵州“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
“2021年以来,我们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农房改造、村寨院落整治、特色村寨保护、风貌改善提升、民族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建设,推动试点内村寨环境颜值优化、村民宜居宜业。”白云区派驻平塘县挂职副县长李卫东表示,近年来还引进了劳动密集型的龙头企业,发展毛南族特色手工艺品,发展香囊产业、民族工艺等,带动增收致富。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关乎人民幸福。近年来,粤黔协作广州工作组以“美丽庭院”创建为牵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勾勒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数据里的“广黔同心”
●推动产业协作
今年以来为毕节、安顺、黔南新引进落地广东企业139家、实际到位投资金额36.85亿元。共建产业园区30个,其中农业产业园23个。
●深化劳务协作
持续为三市(州)脱贫人口转移就业提供9大项补贴补助。今年以来,双方共同举办299期劳务协作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1.45万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9.16万人,其中到广东就业3.17万人、在省内就近就业4.45万人、到其他地区就业1.53万人。
●加深消费协作
今年以来广州帮助销售贵州农特产品共计47.74亿元。
●强化教育医疗帮扶
选派38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三市(州)挂职交流,安排673所学校、145家医院结对帮扶三市(州)846所学校、178家医院。
●深化社会参与
广州港集团、广汽集团等10多家国企与当地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开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订单班”73个,累计培养学生2800名。认真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市属国企结对帮扶协作地区24个乡镇、244个原深度贫困村,平均支持每一结对村资金不低于5万元,帮助解决2至3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突出重点区域倾斜支持
对三市(州)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帮扶力度,为各重点帮扶县安排不少于5500元帮扶资金。近年来广州累计投入7亿多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