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新一批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作为国家自推行绿色制造体系遴选以来公布的第七批绿色制造名单,本次名单涵盖绿色工厂874家、绿色设计产品643个、绿色工业园区4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2家。

“绿色制造体系”最早提出是在《中国制造2025》中,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详细全面部署了推行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时至今日,我国已基本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在国家层面已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累计推广绿色产品近3万个,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培育壮大。


(资料图片)

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部分)

作为全面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在不断取得新进展,政策密集出台,各省市也在紧跟步伐加速前进。特别是今年以来,绿色制造的浪潮“波涛汹涌”,我国绿色制造体系整体发展效果明显,在能源资源利用率上持续提升,绿色工厂的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效果显著,今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了16%,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体系的构建正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助力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同样在行动。从研发设计、生产流程、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促进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完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相关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如由卡奥斯COSMOPlat赋能的东贝电器、金宝电子,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实现节能降碳;江苏省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探索以工业互联网提升能效、推进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在北京冬奥会上,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其中多个环节扮演了深度兑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角色。

2023年,是我国全面落实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一年,作为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前进的必经之路,工业互联网势必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推测,到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将达约388亿元人民币,2021-2025年CAGR为29.6%。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也在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用工业互联网充分链接多方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添动力。

园区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与石景山区政府共同打造,位于首都工业摇篮——石景山区,工业基础资源深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园区以古城创业大厦为先导区,西井地块为核心区,构建“先导区-核心区”发展格局。2020年9月,先导园正式开园,目前已经汇聚几十家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行业机构进驻。

核心区规划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17万㎡,已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11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4年一季度竣工交付。二期规划为28万㎡,2023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实现运营。

在规划建设上

园区始终以绿色低碳、数字人文的产业集群标准打造。园区整体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并通过采用智慧型设计,使得节地、节能、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等各项指标都达到最优化。未来建设过程中,光伏、太阳能、中水以及储能、调峰,冰蓄冷、光储直柔等清洁能源和节能相关技术,都将引入园区。

在运营服务上

园区将充分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源优势,从6个方面搭建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

在生态合作上

目前园区已经与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2家在各领域实战经验丰富的单位进行创新生态联盟签约;2023年4月18日,在“2023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暨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北京赛站颁奖典礼”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正式揭牌并宣布落地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该实训基地将围绕工业环境、工业场景,为产业园区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系统化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力量。

在政策利好上

园区目前除《石景山区促进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外,还可以通过《石景山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来获得更多“真金白银”的助力。预计项目建成后将聚集近150家企业,创造年产值500亿元,年贡献税收20亿元,预计带动就业1.5万人。

绿色工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也将积极围绕“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的服务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第一驱动力,为我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