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一把坏掉的电热水壶、一个“停摆”的电饭煲、一个不会摇头的电风扇……在许多人眼里,这些小家电也许已经没有了维修的价值,可是在广州,却有这样一群初老志愿者,他们将维修小家电的业余爱好转化为志愿服务,坚持义务维修志愿服务“事业”的同时,也给许许多多有需要的家庭带来了暖心、实在的服务。


【资料图】

“2013年4月21日我第一次做义修,后来我们就把这个日子作为团队成立的时间,今年4月将迎来我们粤晖家电义修队十周年的生日”,作为义修队的队长,张朝广带领着他的队员们十年间活跃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专门为困难群体维修电器。

在他们看来,维修家电也许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专长,就能让更多的困难街坊受益,小事业就变得有大意义。“我们希望有更多街坊参与,或学会一技之长帮助邻里”。

爱好和爱心,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带上万能表、螺丝刀、“士巴拿”,拖着工具箱,召集“老”伙伴,出发!3月15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粤晖家电义修队在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一片空地上摆开了“家当”,开始了他们的义修活动。现场外围,已经有拿着待修电器的群众排起了长队。

长长的工作台上,各种小家电和工具一应铺开,队员们认真细致地检查小家电的故障原因。别看他们都是初老的“老人家”,可是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卸螺丝、检测、换零件、重装、测试……在他们的熟练操作下,不管是一把坏掉的电热水壶,还是一个“停摆”的电饭煲……一番“捣鼓”之下就又可以正常运转了。

据张朝广介绍,这是疫情之后他们第一次回到这个场地进行义修。“在此之前我们每个月都有定期在这里义修,学校很支持我们,附近几个社区的街坊们也都认识我们”。

在义修现场,除了提前收集好的待修家电以外,也有附近居民闻讯赶来,手上拿着不能正常运转的小家电,请志愿者维修。碰到有疑惑的街坊,队员们还会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居民讲解家电的安全使用方式和自修方法。除了需要更换零配件收取很少的成本费以外,队员们全是义务为街坊们维修。

要义修电器,首先要有技术。可是很少人知道,从义修队第一人张朝广,到现在志愿队伍里的全体队员,都不是专职的家电维修人员。张朝广说,“义修队队员的共同点有两个——一是退休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二是喜欢拿一些旧电器研究,或拆解或组装”“我们不是专业的维修工,但我们是专业的志愿者”。

76岁的张炳发是团队最年长的队员,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成为义修志愿者的第10个年头。“当自己把维修好的小家电交还给居民时,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开心,因连续维修导致的疲惫感只因居民的一句“谢谢”就一扫而空”。

刚刚加入团队不久的宾昭忠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尽管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自加入以来每次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团队里的师傅们都特别有爱心,特别友善,他们经常帮助我,我很喜欢这个团队”。

用双手让他人生活正常,这事有意义

从一开始纯属爱好,到如今担当起志愿团队负责人,张朝广越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尤其是义修志愿者当了10年,张朝广特别能理解老城区那些昏暗逼仄的老房子中、那些独居老年人,电器坏了对街坊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方可能只是寻求一个技术帮助,甚至一个举手之劳,如果一直没人帮,整个生活就可能‘短路’或‘故障’。”“我们做义修的意义就在于实实在在给困难群体解决一些事情”。

不遗余力、授人以渔

他记得,有一回义修队在一个社区服务,一名90多岁的长者拿着家里一个坏了的烧水壶请义修队维修。经判断,烧水壶太破旧了,就算修好,继续使用都不安全。在队员们劝老爷爷购买新的烧水壶时,现场一位阿姨提出捐钱给老爷爷买新的,在队员和社工的帮助下,顺利帮爷爷网购了一个合适的烧水壶。

过去10年,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活跃在广州市的街巷社区,联动各社工服务站开展义修活动。“每月都有六个义修专场,大多数为期半天,每场平均能修二三十件电器,有时也可能只修到十件左右,但还是满足了很多街坊的需求” 张朝广说道。

即使在疫情期间,团队也多次为困难群众救急、救难。为独居老人修好家里唯一的电饭锅,让老人吃上热腾腾的米饭;为侏儒症患者找到合适的洗衣机;为独居视障人士解决家中断水断电的问题……张朝广说,通过双手让电器乃至他人的生活正常运转,这事有意思也有意义。

谈及目前社区义修服务现状,张朝广认为,社区的义修服务资源非常缺乏,而需求量很大,单靠义修队一支队伍独立难撑,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每个月6次专场,只能为6个社区服务,我们想做得更多”“我们也想扩大和发展这个队伍,但是人才方面还是比较稀缺,而且也不是懂维修的人才都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用别样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的人。张朝广利用空闲时间,结合义修服务实践和书本知识,编写了10多个技术培训课件教材,面对社区志愿者开办了多期义修培训课程。同时,他还在大专院校和社区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社区志愿者掌握家电维修的技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今年初,我被聘为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的理事,在未来的五年里,我愿意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广州的志愿者服务”,对于未来的日子,张朝广仍然充满动力和信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推荐内容